零点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欢喜记 > 第212章

第212章

目录

  夏文知晓宋家兄弟的事后,也很高兴,道“再想不到阿让他们家就在帝都的。复制本地址浏览%73%68%75%68%61%68%61%2e%63%6f%6d”

  赵长卿笑“昨晚就想跟你说,一时忘了。”

  夏文笑“这样的大喜事,什么时候都不晚。后天咱们去族伯那里,我写张帖子,看阿让什么时候便宜,咱们该见一见才是。”

  赵长卿自然说好,笑“妹妹也还惦记着福姐儿呢。”

  两人正说着话,永福进来回禀“大‘’‘’,料子收拾妥当了。”

  赵长卿道“拿进来我瞧瞧。”

  两个丫环捧进几匹姹紫嫣红的绫罗料子,赵长卿细瞧过,点头道“行,颜‘’选的不错,给大姑娘送去吧。跟大姑娘说,别省着,这是给她做衣裙的。让她喜欢做什么样子,便做什么样子。”

  永福笑着应下,带着小丫环去送东西。夏文问“给小‘玉’的吗?”

  “嗯。这眼瞅着天儿就热了,妹妹正是年少爱美的时候,让她拿去做衣裳。”赵长卿笑“‘女’孩子家不比男孩子,穿什么都好。‘女’孩儿还是要打扮上,何况妹妹也渐渐长大了,该打扮起来了。买丫环的时候尤其买了几个手巧会做针线的,正好可做些喜欢的样式。二弟不懂这个,他的那一份,我是送到婆婆那里去了。”

  赵长卿就给了夏‘玉’夏武,没赵莲的份儿。赵莲守着夏老太太一通哭“表嫂定是嫌了我的。”

  夏老太太安慰外孙‘女’“不就是几匹料子,什么好的,外祖母这里也有,你拿去做新衣裳吧。”心说赵长卿小气,倒跟赵莲个孩子计较,这定是记恨初回蜀中时赵莲得罪她的事呢。可东西是赵长卿的,她死活不给赵莲,夏老太太也不能去抢,便叫人拿了自己存的几匹料子给赵莲。天可怜见,不知道是哪个年月攒着的了,且颜‘’一不娇二不鲜‘’,夏老太太、夏姑妈谁做衣裳都合适,唯独不适合小姑娘穿。赵莲倒也没拒绝,谢过外祖母后便擦擦眼睛,不哭了,掰着手指思量着什么时候去夏‘玉’那里‘’两匹料子过来才好呢。

  夏姑妈只是一径在母亲耳边吹风“侄媳‘妇’真是得罪不起,莲姐儿一个小孩子,三四年前得罪了她一回,竟记恨到现在。”

  夏老太太实在拿赵长卿没法子,皱眉道“你既知她这个脾气,就别再得罪她!叫莲姐儿有空多去她表嫂那里走动走动,多说几句好话,一家人,哪里记恨不记恨的?好话又不要钱。”初来帝都,住的是人家赵长卿的宅子,用的是人家的丫环使‘女’,夏老太太想抖威风也有些抖不起来,只得暂且偃旗息鼓。

  倒是夏老太太往夏少卿府上一走,险些把老命羡慕掉半条。

  夏少卿是正四品,夏少卿太太便是四品恭人诰命,夏恭人也是做了婆婆的人,那叫一个威风八面,三个儿媳‘妇’齐齐立在身畔服‘侍’,坐都没的地界儿坐。到了中午用饭时,三位夏‘’‘’亦齐齐在一畔管着安筷放奢、捧饭劝菜,总之,一群丫环婆子瞧着,都是三位夏‘’‘’忙活。

  夏老太太心里这叫一个不是滋味儿啊,想着,人家夏恭人才是做婆婆的威风呢。看人家婆婆做的,真是神仙享受,哪像自己这般憋屈,处处看孙媳‘妇’的脸‘’过日子,吃饭还得自己掏钱。

  夏太太很有些不自在,夏恭人笑“弟妹只管安心用,侄媳‘妇’头一回来我便与她说了,帝都大户人家,规矩都是如此。”

  夏太太笑笑,心说,儿媳‘妇’倒是与她说过,夏少卿府上规矩严苛,不想竟这般叫人别扭。想当初夏老太太刻薄时,也没这样过,天哪,帝都的媳‘妇’们都过得什么日子哪。

  一时饭毕,漱口后,大家移至外间说话喝茶。夏恭人笑“早想着跟侄媳‘妇’打听个事儿呢。”

  赵长卿笑“伯娘什么事要跟我打听,这就稀奇。”

  夏恭人笑“自然是你知道的事。我听说,苏探‘花’是你同乡?”

  赵长卿笑“我自幼跟着苏先生念书,阿白与我的弟弟是一样的。”

  一听这话便知赵长卿的确与苏家相,夏恭人笑意更深了几分“我是想跟你打听打听,苏探‘花’的亲事可定了?你知道吗?”

  赵长卿笑“虽未定下来,也十之八|九了。先时阿白得了假回边城,就有人与先生说媒,我看先生十分有意,待阿白回来,这事便差不离了。”

  夏恭人显是自信非凡,道“那就是还没定,是哪家?要我说,不一定有我说的这家好。”

  赵长卿还头一次听到有人这样说亲的,不似说亲,倒似抢亲了。赵长卿不动声‘’的笑着“伯娘不是外人,我就直说了。是承恩侯府宋大‘’‘’和戚国公夫人做的媒,说的是戚家同族的,礼部‘侍’郎戚‘侍’郎家的千金。”

  夏恭人立刻如同嘴里了茄子,不说承恩侯府、戚国公府,便是戚‘侍’郎,论官职也是帝都的高官了。夏恭人脸上有些过不去,好在她是个活泛的人,笑“唉哟,这倒是极好的亲事。”她就是天大的脸面也不想与戚家争姑爷。

  赵长卿笑“是。”她不喜夏恭人的为人,懒得去做这个媒,便不肯再接夏恭人的话,倒是夏姑妈这个死没眼力的问“嫂子刚刚说的是哪家?”

  夏恭人笑“既然苏家有了人选,我是迟了一步的,便不要再提,倒叫人家姑娘脸上不好看了。”

  夏姑妈碰了个软钉子,笑笑不再说话。

  此事便这般过去了。

  一家子吃了顿食不知味的午饭,待男人在前头等着,便与夏恭人等告辞了。因有夏老太太在,夏恭人送出房‘门’,让三个媳‘妇’送了夏老太太等直到二‘门’。夏恭人倚在榻上,闭眸沉思,外孙‘女’这亲事怎生这般不顺遂呢?先是说承恩侯的次子没成,这次瞧上苏探‘花’,谁知又给人捷足先登?

  夏太太与‘女’儿同车,夏‘玉’小声道“族伯家好大的排场,我看族长老太太都不会这样。娘,帝都人家都如此吗?”

  夏太太自己也不知道,道“不至于吧。”

  夏‘玉’道“要都跟族伯家这样,帝都的媳‘妇’过的也忒辛苦了。”

  夏太太轻声道“外头不许这样说,各家有各家的规矩。”便是蜀中,也不是没有磨媳‘妇’的人家,真遇着刁钻的婆婆,简直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待得家去,夏文身上微有酒意,赵长卿命人端来梅子茶,夏文一面喝茶一面说“我没喝多少,父亲喝的不少。”

  赵长卿道“你吃的如何?”

  夏文道“不是吃饭的场合。”

  赵长卿道“亏得早有准备。”命丫环端上些清粥小菜,还道“若有多的,给老太太、太太那边各送一份过去。”夏老太太、夏太太是头一遭去夏少卿府,看着也不像是吃好了的。反正赵长卿自己跟夏恭人吃饭,没一回是吃了的。

  夏文用了些粥菜,赵长卿看他有些酒意未散,便服‘侍’他歇下了,

  事后婆媳两个说起少卿府的规矩,赵长卿笑“先前我也误会,以前帝都大户人家都似这般呢,倒还吓了一跳。后来去戚国公府上,戚夫人与戚大‘’‘’就别提多和睦了,真似母‘女’一般,我们都是坐着一道说话,并不似族伯府上。”

  其实不只戚国公府没那些规矩,便是承恩侯府,也不似夏少卿府那般排场。

  承恩侯府请了夏家一大家子过去,宋老太太已回了帝都,听宋老太太说话,就知道帝都的贵‘妇’人们也是各有‘’情。宋老太太嗓‘门’儿极高,不知道的得以为宋老太太天生的大嗓‘门’儿,那就误会了,宋老太太这大嗓‘门’儿是后天生成的。自她孙‘女’做了中宫皇后,宋老太太的嗓‘门’儿无端比先前高了八度。宋老太太对夏家人格外热情,知道这是帮过她家长孙的人,并未让夏老太太行礼,咯咯咯的极亮堂的笑一阵,道“听说你们到了,我就想请你们来家里吃饭。我家阿让先前多承你们照顾啦。”

  夏老太太知道这是皇后的亲祖母,连忙道“不敢当不敢当,您太客气了。”

  宋老太太笑“客气啥,这是实心话。”

  就这两句,再加上宋老太太院里的那一片整齐的菜地,赵长卿便知宋老太太仍是以前的草作风,不过别有一翻直,倒也可爱。

  宋老太太是个直人,对于与自家有恩的夏家人,她是真心亲近,至于心机啥的,宋老太太还没修练出来呢。倒是夏老太太,窝里横惯了的,出来软蛋一个,面对皇后的祖母,紧张的舌头打结,话都说不俐落。

  夏太太倒还好些,只是担心言多必失,顺着宋老太太罢了。她也不敢居功,道“自蜀中到边城,要不是宋大爷一路相伴,不敢想像。”这是凭心而论,她儿子是帮过宋嘉让,可人家宋嘉让对她家也不错,多有帮忙之处。两家的‘’情,还真是在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到了夏姑妈实在有些不堪,直接‘’出巴结的嘴脸来。说句良心话,想巴结宋老太太的人着实不少,夏家也是其中之一。可是,聪明人即使想巴结也不会‘’出丑态,更不能太离了格,譬如夏姑妈的话“您瞧着真年轻,跟我差不多似的。”

  天哪,这话假的,宋老太太头上‘花’白,兴许是先前草时受的苦多了,后来富贵了,想保养也保养不来了。夏姑妈这话,简直睁着眼说瞎话。夏老太太这亲娘都想扑过去上长‘女’的嘴!

  幸而宋老太太不在意,她笑呵呵地,先与夏老太太、夏太太说了两句,又赞过赵长卿,夏‘玉’和赵莲,还给了夏‘玉’赵莲不菲的见面礼。

  夏家人寻常出身,乍一进侯府,都很紧张。宋老太太自身也不是什么八面玲珑的人,她对夏家有好感,奈何跟夏家不大,实在也没啥共同话题。宋荣的夫人杜氏素来寡言少语,宋大‘’‘’戚氏正想接个话茬活跃下气氛,宋老太太终于搜肠刮肚的想起一个话题,同赵长卿道“我听阿让说,你武功了不得。”

  赵长卿笑“自小开始练的,兴许是练的久了,也没宋大爷说的那般厉害。”

  宋老太太道“皇后也喜欢习武,她小时候每天跟她哥哥,早上起来去校场,武功也很好。”宋老太太如今很以孙‘女’为荣,逢人便嘴,想显摆一二。。

  赵长卿笑“听说皇后娘娘非但武功好,字也写得极漂亮。”

  宋老太太顿时得意“我院里影壁上那个寿字,就是皇后写的,你进来时见到没?”

  “见到了。”赵长卿笑“以前只是听说,就是见着老夫人院中影壁上的字,才觉着,百闻不如一见。”

  赵长卿是说到了宋老太太的心坎儿上,宋老太太说的有鼻子有眼,道“自从皇后写了那个寿字给我,我院里瓜菜都长的比往时好。”

  这就纯粹是宋老太太自己的梦话了,她孙‘女’做了皇后不假,又不是成了神仙。赵长卿笑“看老太太的菜地里,那小青菜出得实在齐整,胡瓜也开始爬蔓了,还有一样应该是早豆角吧。”

  说到菜地,更是宋老太太的本行,在福闽她都没丢下,宋老太太笑“难为你竟都认得?”

  赵长卿笑“我小时候,祖母为节省,也是在家里辟出菜地来种菜的。后来,我祖母‘腿’脚不大好,父亲就不让她种了。就是我们在边城时,婆婆也‘’了菜园子。”轻轻松松的将话引到夏家这里来。

  相对于紧张的祖母与母亲,夏‘玉’很快放松,听到自己熟悉的话题便道“母亲烧饭时,叫我去摘菜,还总是叮嘱,别踩‘’了菜畦。”

  福姐儿笑“那会儿‘玉’姐姐家还有果树,杏李梨桃,都有,‘’天开起‘花’来,别提多好看了。”

  宋老太太笑“你不知道,咱们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株上百年的桃树,每年结一二百斤的果子。唉哟,到了七八月,那桃儿开始了,你祖父同你叔祖父,每天上学去时得先摘两个桃子。那桃子甜的哟,我一不在家就有那调皮捣蛋的跑咱家去偷桃子吃。”

  说到这些事,连素来寡言的杜氏都忍不住道“我听侯爷说过,咱们老宅里那口井打的也好,不论天有多旱,别人家的井都干了,就咱家的井,里头的水又清又甜。”

  宋老太太忙道“可不是么。那井水做出来的豆腐也比别人家的豆腐好,用来煮茶也香,那会儿咱村儿的教书先生最喜欢喝咱家井水泡的茶,咱家没茶,阿荣阿耀两个每天早上把井里打上来的第一桶井水送到先生家去,给先生用来煮茶。”不要以为人家先生是随随便便的看宋家艰难,给宋家兄弟免学费。一则宋氏兄弟的确念书聪明过人,瞧着似有出息的样子;二则,宋家兄弟小时候就会做人,格外伶俐讨人喜欢也是有的。这清晨井中第一桶水,被文人称为井水‘花’,不论是用来泡茶、洗脸、烧菜、做饭,都是极好的。

  大家说说笑笑,把宋老太太的兴致挑了起来,宋老太太还特意吩咐丫环道“去菜地里拔几棵小青菜,放些鲜菇素炒,大家也尝一尝。这新拔下来炒的菜,跟外头菜场上买回来的不一样。”

  大家自然又是一番恭维,把宋老太太哄的乐呵乐呵的。

  待夏家人告辞时,宋老太太再三道“闲了只管来坐坐,咱们这样说说笑笑,热闹又开心。”

  夏家人亦称是。

  赵长卿同戚氏在后头低声说话“阿白这两天也就回帝都了。”

  “那就好。”戚氏笑“前两天我去了苏先生的宅子,收拾的真是绝了。”戚氏这等出身都认为苏先生有着一品味,可见苏先生的审美功力。

  赵长卿道“尤其苏先生院中的那两株‘玉’兰树,没的说。”

  两人低语几句,赵长卿便与戚氏告辞,夏家一行回了家。

  夏太太与丈夫道“宋老夫人很是平易近人,宋夫人半点架子都没有,和气极了。我去前还怪紧张来着,不想人家这般和善,这才是侯府作派呢。”哪似夏少卿府上,我的天哪,夏太太一想到便浑身发‘’。不就是个四品官的府上么,看人皇后娘家都这般随和,夏恭人倒把个架子端得跟祖宗似的。夏太太算是明白了,原来身份高贵的贵‘妇’人并非想像中的高不可攀。先时总觉着夏少卿府上不得了,跟承恩侯府一比,夏太太倒觉着夏少卿府上寻常了。

  夏老爷笑“宋侯爷这般人物风采,实在罕见!心向往之!心向往之!”

  宋侯爷的人物风采,非但夏老爷赞叹,夏文也极是赞叹,搞得赵长卿极是好奇“宋侯爷到底生得何等形容?”

  夏文道“阿诺的模样与宋侯爷有五分像,不及宋侯爷风度。”

  “我听说,宋侯爷年轻时被帝都称为‘‘玉’人’。”

  夏文不吝赞美“就是现在,宋侯爷也儒雅飘逸。”宋侯爷非但风度翩翩,他最令人敬仰的是状元出身、年少得志、平步青云、一帆风顺的人生。可以说宋侯爷的人生,就是天底下所有读书人的梦想都不为过。

  夫说着宋侯爷的八卦,格外津津有味。

  宋家对于夏家人自然也有一番评价,宋老太太的意见虽然没人真正在意,不过,她老人家是很乐意发表评价的,笑“是一家子老实人,以前苦过来的,跟咱家‘’像。”

  杜氏‘私’下同丈夫道“那位赵安人年纪虽轻,人是极伶俐的,也稳重。”

  宋荣对赵家的底细极清楚,对赵长卿在边城的事亦极为了解,道“咱家似与赵家极有缘分哪。”当初就是赵安人的父亲赵勇救了宋嘉言,还有赵长卿同楚渝的事,宋荣亦一清二楚。楚家同他‘’情平平,倒是与宋耀媳‘妇’家极有渊源;后来,赵长卿嫁了夏文,偏生夏文又与宋嘉让有恩。当然,这恩宋家已经还了,不只是宋嘉让一路千里扶持夏家去边城的事,还有当年夏老爷的官司,能那么快宣判,夏家只以为是自家托人送礼的缘故,实际上如今成都邵知府便是宋嘉让大姨母婆家小姑子的丈夫,这关系看着远,实际上也不算离了格。宋嘉让走了邵知府的关系,邵知府官职不高,也是正四品知府,他还有个在帝都的一品侯爷的大舅子宁安侯做靠山。宁安侯是宋嘉让的大姨丈。

  对于宋荣而言,宋家已不欠夏家什么。

  只是,两家既有缘分,何况宋嘉让与夏文有些患难‘’情,做些来往亦为不可。

  夏家拜访过宋家没两,边城那一行人,终于浩浩‘’‘’的回了帝都。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