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首页 > 经典 > 安仲明文集 > 网络文学要害之小圈子

网络文学要害之小圈子

目录

  我上网时间不长,在网上写东西的时间更短,到现在也就一年多两个月。我懒,还怕麻烦,写了东西往往是往论坛上一贴了事。基本上不和论坛的人聊天呀互动呀,我当时也不知道鼓捣这个,现在知道了也不愿意鼓捣它。我这人保守的很,也要面子,觉得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抱着酒香(我的酒也不一定香)不怕巷子深的不良念头,固步自封,冥顽不化。结果就是到现在我到哪儿都还是个生面孔,这就叫作不劳不获。实属应该。据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按劳分配,我们网络也是按劳分配。我不爱劳动,自然要分配的东西少,在网上没什么人给面子也是情理之中。

  我知道的地方很少,时间长了才知道了几个地方,就这有限的几个地方也没有混,遗憾的很。这么逛来逛去就觉得没什么意思,自己的东西(不论好坏)就是没人搭理。我不认为人写东西就是给自己写的,我认为他一个人写东西就是给别人看的,他就是想获取别人的认同。说不是的就是违心,不愿意实话实说。你要是说你就是写给自己的,你贴出来为哪个,你想发表又为哪个?没话说了吧。所以我渴望别人认同是很正常的,用不着为这个光明正大的想法感到惭愧。所以当我倍受冷落时感到灰心丧气也是正常的,用不着为此感到自己情感多么脆弱。没那么回事,都是正常生理反应。

  现在我也不觉得受冷落了,因为我也混了一些人。可是我还是要说一个问题,不吐不快。我也不想着凭我这不痛不的一挠,这个问题就这么消失了。不可能,照我看他还要长久的存在下去,我们还需要与之长久的斗争。我要说的这个问题就是:小圈子。

  小圈子的自我欣赏是一个坏到极点的毛病,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最大障碍。什么时间这个毛病没了或者什么时间这个毛病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网络文学的黄金时代就来临了。我相信网络文学有黄金时代,而且我肯定这个时代还没有来临。

  以前我爱看文学杂志,什么都翻,好的坏的,地方的全国的,管他什么的,逮着就翻。翻来翻去我就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地域自我封闭。明白说就是,某个地方的杂志就大肆吹捧本地的作者(是作者而非作家,作家一词就像“郁闷”一词一样被用烂了,随便一个会码字的人都可以称为“作家”“作家”这个词就丧失了它以往所代表的形象,变得一文不值。),对于非本地的作者就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看怎么不顺。这里边可能有什么猫腻,反正我也没看出来,我就是觉得不正常。地方保护(索把地域叫作地方保护)其实也是一种圈子,也许它能成就几个作者,可是我觉得它在更大的程度上堵了更有潜力的作者的成长之路。意识到这一点我就不怎么看文学杂志了,索到网上来下载吧,还省几个钱。面对着那些名不见经传而倍受推崇的所谓名家的所谓名作,我实在是看不下去,还是来个眼不见心不烦的好。每个省份都在重磅推出本省作家,还有的省份(好像是福建)声称要全程跟踪本省作家的创作,要统一制定创作计划,可是我也没见有什么真正有斤两的人被提溜出来。孩子没到产期你硬往出拽肯定要出问题。

  我要说的是小圈子的自我欣赏问题,这个问题不但在网下存在,在网上同样存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天真无,觉得网上肯定不是网下那么回事,一定是有教无类特别让人感觉亲切的那种环境,到哪儿都不会受到排挤。

  于是我就开始登陆新的论坛,把自己呕心沥血的小作贴上去,等待他人的关注。这回没人关注我就等下回,总不会一回也轮不上吧。不贴东西的时候我就观察,什么样的帖子,哪些人的帖子最受,哪些人的帖子无人问津。后来我就看出来了,斑竹以及和斑竹那个圈子熟悉的ID的帖子受,不管你发什么都会跟贴如云。我想人家一定是字字珠玑,不同凡响。我就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仔细琢磨人家的帖子,同时和我的帖子别的帖子进行比较。这一比较我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有的文章根本就不敢恭维,却也能大行其道。有的文章不同凡响却被沉入水底。

  是什么在作怪?

  是小圈子!

  对,就是这么一回事。其实一个论坛上活跃的人不多,斑竹算是一个核心圈子,紧密围绕斑竹的几个ID构成了小圈子,和斑竹脸的很。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人的帖子和刚刚来到的新面孔的帖子受到的待遇有什么不同。也许我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么抱歉。圈子里的人的帖子在同等情况下肯定要比圈外人的帖子受关注——除非你是拍狠砖的惹众怒的。我也当过斑竹,现在还在一个学校的文学版面做版主。为了和同属一区的另一个版面竞争,就曾经区别对待过分别活跃在两个版面上的ID。我想不光是我这样(顺便说一句,我现在已经不这样了,信不信由你。),很多斑竹都这样。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某ID在A文学论坛大受,其帖子经常点击无数,可是到了B论坛却是无人问津或者点击率很低。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属于A集团而不属于B集团!也就是说他属于一个小圈子而不属于另一个小圈子!

  也许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文学论坛上的小圈子。毕竟,每个论坛都需要几个主力ID来支撑版面的繁荣,尤其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每个论坛也都需要领军人物都需要有号召力的发帖者来留住人气(树立偶像吧),所以就会给这些作者吃小锅饭。这跟我们上学时候老师喜欢好学生一个道理,没什么不同。可是长期以来就会形成小圈子,让初来乍到的新朋友觉得这里不够一视同仁,觉得受冷落,这样就会寒了他们的心,此后他们就会减少来这里的次数,也就是说论坛就会失去壮大一分的机会。也许我说的过于严重了,可是你到处走走就会发现我说的还不够实事求是,离事实的严峻还有很远。

  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网文评选,某某年网络文选,这个那个的,看起来热闹的紧,可是你点开看看就会发现,这个网站选的,和那个网站选的,往往是相差极大,甚至屡见没有叉的情况。可是他们注明的是整个网络文学的年度选评!原因何在?据本人猜想,这种局面的形成和选辑的人有莫大关系。他们往往是多留意自己所在的圈子以及和自己关系比较铁的人,这就跟网下的各种文学选本一个道理,真正公允的很少。我们可以见到北大或者清华的中国校园诗人作品选,两个版本的出入太大了。网上也是这样。比如说清韵的网络文选和榕树的以及故乡的或者西陆的或者天涯的,那肯定是各选各的,很少叉。

  不得不说,这是圈子问题!

  正是小圈子的自我欣赏造就了这个问题!

  “选家”的普遍存在和普遍照顾本圈子的ID,使得各种选本丧失应有的公正。网络文学天地无比广阔,一个人几个人看不过来很正常,毕竟人家精力有限,咱也不能怪人家。可是我想说的是:何不把你的选本名字改一下!

  不要起的那么大!

  从一定程度上,一个论坛的文学版务和一个文学网站的编辑,也是“选家”和各种选本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保持公允如何避免小圈子的自我欣赏是大家都要考虑的问题。

  问石斋的版主元辰说,他们在创办《新汉语时代》网刊的时候,就有避免网刊沦落至小圈子的自我欣赏的用心。这种初衷是很好的,绝对值得提倡。我们每个论坛都要以此为目标,时常提醒自己,是不是正在营造一个小圈子,惟其如此,方能纳百川而为海。

  与小圈子紧密相关的,就是批评。

  我想在网上写东西的人,都渴望真诚的中肯的批评。虽然吹捧可以让人乎然,但恰恰也是吹捧和心灵不在场的敷衍式批评断绝了论坛整体水准提高的途径!对于认真的作者,对于渴望进步的作者而言,那些挑刺的意见非但不会让他望而却步,反而会对他产生强烈的吸引。我们渴望的就是这个!

  我们还是来看看元辰老师的说法:“批评需要认真读稿子,我这个观点可能对网络批评有实际意义。彼此尊重的做法是,我读你的作品,然后砍死你。这样的批评者是最值得尊重的,哪怕你说的观点我一点不同意。不读稿子,即便颂扬,也属马。”

  也许我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在网上认真研读某些较长作品,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要草率的奉献你的甜言语,这样非但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别人反倒会小瞧你。同时这样做也会对论坛的风气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我们宁可下载下来在下面认真的阅读之后再作评论,或者难于下结论不作评论,也不要匆匆的发一些不经过认真思考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于己于人都有伤害。要知道,惟有挑刺才能促人进步。你说他的好处,他自己很可能已经意识到了,即便没有意识到他也能保持,没什么用,除了混个好之外。你挑他的刺,结果完全不同。他要是有诚意的,就会认真考虑你的话,检查自己的不足,在可能的范围内改进。这就会促进他的写作。

  对于网络文学而言,小圈子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真批评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真诚的希望小圈子能够越来越少,真批评能够越来越多。等到小圈子消失的时候,等到文学版面不再被不负责任的三言两语充时,网络文学的黄金时代就来临了。

目录
返回顶部